刘凌霄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凡资配
7月6日,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——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泸州市落下帷幕。来自四川东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刘明忠,从293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,摘得“泥瓦作文物修复师”项目二等奖。谈及取胜秘诀时,他笑着说:“干这行没有什么特殊技巧,就是脚踏实地、耐心细心。”
刘明忠在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现场
足迹遍布四川各大古建景点
刘明忠来自成都市郫都区的一个小村庄,上世纪80年代,他和村里许多年轻人一样,选择来到大城市务工。最初他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,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跟随后来的师父来到了成都杜甫草堂。在藏经楼上,他将调好的灰浆交给正在修缮屋脊的师父。那一天,阳光明媚,屋脊上细腻生动的灰塑吸引了他。随着修缮的日子渐长,刘明忠对古建筑的喜爱也越来越深。1991年,20岁的刘明忠决定拜师学艺,真正步入泥瓦作文物修复这扇大门。
这一入,便是三十余载。从杜甫草堂的飞檐翘角到武侯祠的雕梁画柱凡资配,从祠堂街的青砖黛瓦到金沙庵的朱门石础,刘明忠的足迹渐渐遍布四川大大小小的古建景点。一块块青灰色砖瓦堆叠起他的成长轨迹,也见证了一位普通泥瓦工人从文物修复师的转变。
开裂墙面,残缺瓦檐,文物修复从来不是简单的“修补”,在谈及修复过程时,刘明忠说:“主要是依据照片作为参考,没有照片的地方,就必须查阅资料,根据建筑风格、时代美学对缺失部分进行判断。总之,泥瓦作文物修复的标准是修旧如旧,必须在原有遗存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实现建筑的还原。”
30多年前,刘明忠在杜甫草堂藏经楼修复屋脊
刘明忠维修杜甫草堂期间
让诸葛亮殿焕发新生
诸葛亮殿是成都武侯祠建筑群的核心组成部分,也是刘明忠从业30多年来记忆最深的项目。回忆起当时的情况,刘明忠说,“诸葛亮殿内的孔明殿、钟楼、鼓楼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,亟待修复。按照业主要求,我们在修复孔明殿中堆的过程中,选用了锤灰这一传统材料进行修复。”锤灰,就是将石灰、桐油和棉花混合进行反复捶打形成的材料。这种手工而成的材料能让古建筑保持更久,但也相对复杂,修缮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耐心。
历时2个多月,诸葛亮殿最终完成了泥瓦作修复。此后多年,刘明忠每每路过武侯祠,都能回想起自己在架上抹灰的瞬间。于他而言,添砖加瓦不再是一门技艺,更是帮古建筑留住青春。
随着纪录片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热播,文物修复师们从幕后走向台前,在互联网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。近年来,刘明忠也选择在社交平台上积极分享自己的生活,通过发布古建筑、老宅子修复的视频,让更多人看到泥瓦作文物修复这门传统手艺。目前他的自媒体账号已经拥有7000多名粉丝,他说,有不少人在后台留言,想要了解泥瓦作文物修复,也促成了一些业务合作。
刘明忠“泥瓦作文物修复师”项目荣誉证书
谈及获奖后的计划,刘明忠透露:“还是继续跟进杜甫草堂的修复工作。”他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凡资配,把这些美丽古朴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来,保护好!
弘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